邻菲罗啉法测定氧化铝中铁
01
2.铁离子还原:在酸性介质中,将样品溶液中的Fe3?还原为Fe2?(常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)。
3.显色反应:在特定pH条件下,Fe2?与显色剂(如邻菲啰啉)反应,生成稳定的有色络合物。
4.分光光度测量:在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下,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显色后溶液的吸光度。
5.定量分析:根据在相同条件下绘制的铁标准溶液吸光度-浓度标准曲线,计算出样品溶液中铁的浓度,进而换算为氧化铝粉末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。
02
第二部分:试剂与材料
2.浓硝酸(HNO): 优级纯。
3.盐酸溶液(1+1): 1体积浓盐酸与1体积水混合。
4.盐酸羟胺溶液 (100g/L): 称取10g盐酸羟胺(NHOH·HCl)溶于水中,稀释至100mL (临用现配或冷藏保存)。
5.邻菲啰啉溶液 (2g/L): 称取0.2g邻菲啰啉一水合物(C??HN?·HO)溶于约80mL温水中,冷却后稀释至100mL (避光保存)。
6.醋酸-醋酸钠缓冲溶液 (pH≈4.5): 称取68g醋酸钠(CHCOONa·3HO)溶于水中,加入28.8mL冰醋酸,用水稀释至1L,摇匀。用pH计校准。
7.铁标准储备溶液 (100μg/mL Fe): 准确称取0.1000g高纯铁丝(99.99%以上)或0.1430g基准三氧化二铁(FeO, 预先于800°C灼烧1h),置于烧杯中,加20mL (1+1) HCl,低温加热溶解完全。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,摇匀。
8.铁标准工作溶液 (10μg/mL Fe): 准确移取10.00mL铁标准储备溶液(100 μg/mL Fe)于100mL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,摇匀 (临用现配)。
9.氧化铝粉末样品: 干燥、磨细至能通过150-200目筛。
10. 分光光度计:配备1cm比色皿。
11. 实验室常用器皿:容量瓶(50mL, 100mL, 1000mL)、移液管、烧杯、电炉或电热板、马弗炉(若需熔融)、分析天平(精度0.1mg)。
<1.准确称取约0.5g (精确至0.0001g) 干燥的氧化铝粉末样品 (记为 `m_sample`),置于150mL烧杯中。
<2.加入少量水润湿样品。
<3.加入15-20mL (1+1) HCl。
<4.盖上表面皿,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至微沸,保持约15-30分钟,直至样品完全溶解或残渣极少。若溶解不完全,可滴加几滴HNO?助溶。
<5.蒸发溶液至近干 (约剩1-2mL),以驱赶过量酸。
<6.冷却后,加入约20mL热水,微热溶解可溶性盐类。
<7.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,滤液承接于100mL容量瓶中。用热水洗涤烧杯和滤纸数次 (确保铁离子全部转移)。
<8.冷却至室温,用水稀释至刻度,摇匀。此溶液为样品储备液 (S)。
碱熔融法(适用于难溶氧化铝):
<1.准确称取约0.1-0.2g样品 (m_sample)于铂坩埚中。
<2.加入3-5g无水碳酸钠或硼砂-碳酸钠混合熔剂,混匀,表面再覆盖一层熔剂。
<3.放入马弗炉中,从低温升至900-1000°C,熔融15-30分钟,至熔融物透明均匀。
<4.取出冷却至温热,将坩埚放入250mL烧杯中,加入50mL (1+1) HCl浸取熔块,加热使熔块完全溶解。
<5.取出坩埚并洗净。将溶液加热蒸发至近干 (盐类析出)。
<6.加入约20mL (1+1) HCl,加热溶解盐类。
<7.稍冷后,将溶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,摇匀。此溶液为样品储备液 (S)。注意:熔融法引入大量盐分,可能需分取部分溶液进行后续显色或进行分离。
2. 显色反应与测量:
<1.根据样品中铁的预估含量 (通常氧化铝中铁含量不高),准确移取适量样品储备液 (S) (如5.00mL, 10.00mL 或 20.00mL) 于一个50mL容量瓶中 (记为溶液 `A`)。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:取与样品储备液等量的酸液或熔剂空白液于另一个50mL容量瓶中 (记为溶液`Blank`)。
<2.向`A` 和 `Blank` 容量瓶中分别加入:1mL 盐酸羟胺溶液 (100 g/L)。摇匀,放置5分钟(使Fe3?充分还原为Fe2?)。
<3.加入5mL醋酸-醋酸钠缓冲溶液 (pH≈4.5)。
<4.加入2mL邻菲啰啉溶液 (2g/L)。
<5.用水稀释至刻度,摇匀。
<6.室温下放置至少15分钟 (确保显色反应完全且稳定)。
<7.使用1cm比色皿,以试剂空白溶液 (`Blank`) 为参比,在分光光度计上于 510 nm 波长处测量溶液 `A` 的吸光度 (记为`A_sample`)。
3. 标准曲线的绘制:
<1.取6个50mL容量瓶,编号。
<2.分别准确移取铁标准工作溶液 (10 μg/mL Fe) 0.00mL, 1.00mL, 2.00mL, 4.00mL, 6.00mL, 8.00mL (相当于含铁0μg, 10μg, 20μg, 40μg, 60μg, 80μg) 于各容量瓶中。
<3.按上述“显色反应与测量”步骤2-7进行操作 (即加入盐酸羟胺、缓冲液、显色剂、定容、放置、测量)。注意0.00mL溶液作为标准曲线的空白参比。
<4.以各标准溶液中铁的绝对质量 (μg) 为横坐标 (X),以扣除空白后测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 (Y),绘制标准曲线。标准曲线应是一条通过原点或接近原点的直线。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`Y = aX + b` (其中`a`为斜率,`b`为截距)。
04
2.计算整个样品中的总铁含量:
总铁质量`m_Fe_total (μg) = m_Fe_A (V_total / V_A)`
`V_total`: 样品储备液(S)的总体积 (100 mL)
`V_A`: 移取用于显色的样品储备液(S)的体积 (mL)
3.计算样品中三氧化二铁 (FeO) 的质量分数 `w(FeO)`:
样品中三氧化二铁的质量分数 = [ (样品中总铁质量 (159.69/ (2*55.85 )) / (样品称样量 10^6) ] 100
其中:
三氧化二铁的摩尔质量 (159.69 g/mol);铁的摩尔质量 (55.85 g/mol);`10^6`: 将μg转换为g的换算因子 (1g =10^6μg)
关键注意事项:
1.样品代表性:确保样品充分混匀、干燥、细度合适。
2.溶解完全:这是关键步骤。酸溶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氧化铝。对于刚玉等难溶物,必须采用熔融法。熔融法后需彻底赶尽硅酸或进行分离,防止干扰或比色时浑浊。
3.酸度控制:
还原Fe3?需在酸性介质中进行。
邻菲啰啉显色需在pH≈4.5左右。缓冲液加入量要准确,保证显色pH最佳。pH过低显色慢且不完全;pH过高Fe2?可能水解或Al3?干扰增大。
4.还原剂:盐酸羟胺必须足量且放置时间足够,确保Fe3?完全还原为Fe2?。
5.显色剂:邻菲啰啉加入量应足够络合所有Fe2?。
6.显色时间与稳定性:邻菲啰啉络合物通常在15-30分钟内显色完全,且在数小时内稳定。确保所有样品和标准品放置时间一致。
7.干扰元素:
邻菲啰啉法:主要干扰是能与邻菲啰啉络合的金属离子(如Cu2?、Co2?、Ni2?、Zn2?、Cd2?)。在氧化铝中,这些元素含量通常很低。高浓度Al3?本身不干扰,但可能使溶液粘度增大。强氧化剂、氰化物、磷酸盐、高浓度阴离子(如柠檬酸、酒石酸)会干扰。若怀疑干扰,可采取萃取分离(如用MIBK萃取Fe-邻菲啰啉络合物)或掩蔽(如EDTA可掩蔽大多数干扰离子,但需注意EDTA也会络合Fe2?,需在加入EDTA前先加邻菲啰啉)。
磺基水杨酸法:Al3?在碱性条件下也能与磺基水杨酸形成无色络合物,消耗显色剂,故铝含量高时干扰显著。其他能与磺基水杨酸络合或本身有颜色的离子(如Ti??、Cr3?、Mn2?、Cu2?等)也有干扰。通常邻菲啰啉法更适合高铝基
质。
8.标准曲线: 必须与样品同步、同条件操作(包括试剂用量、温度、放置时间)。线性范围通常为0-80μg Fe/50mL。样品吸光度应落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,否则需调整取样量。
9.空白试验: 试剂空白至关重要,必须严格操作以扣除试剂和背景引入的吸光度。
10. 仪器:分光光度计需预热稳定,比色皿需配对且清洁无痕。波长设置准确。
11. 安全:操作浓酸、强碱熔融时,务必佩戴防护眼镜、手套,在通风橱内进行,注意高温灼伤。
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步骤和控制关键因素,分光光度法(尤其是邻菲啰啉法)能够准确可靠地测定氧化铝粉末中低含量的三氧化二铁。对于超低含量(如高纯氧化铝),可能需要更灵敏的方法(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或ICP-OES/MS)。